专项

首页 - 学科 - 专项 - 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江苏省赛区比赛通知

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江苏省赛区比赛通知

本大赛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

江苏省赛区比赛被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认定为2025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学科竞赛省级赛事(苏高教会〔2025〕26号)

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江苏省赛区比赛通知

指导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新华日报国际传播部

承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学术支持: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跨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合作单位: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麦克米伦教育

圣智集团·美国国家地理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是在全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实现的。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人才培养为导向,是我国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生赛事平台。大赛致力于培养知中国、爱中国、讲中国的时代新人,引领青年人坚定文化自信,开阔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文化新画卷,为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做出新的贡献。

一、大赛主题

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国际理解。

二、大赛宗旨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旨在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全国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跨文化沟通能力、交流跨文化教学经验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充分发挥大赛的育人功能,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增进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理解,深化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新华日报国际传播部

承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学术支持: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跨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合作单位: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麦克米伦教育

圣智集团·美国国家地理学习

总 顾 问:

丁晓昌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主 任:

孙 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执行主任:

李霄翔 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王海啸 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沈峥嵘 新华日报国际传播部主任

王忠宾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祖大庆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黄新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秘 书 长:

胡永辉 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

崔 红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

郭海霞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联 系 人:崔红 18652993348 郭海霞 15951883688

四、大赛赛制

(一)组别设置

1.校赛组别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校赛组委会研究决定。

2.省赛设置3个组别:本科中国学生组、高职中国学生组、国际学生组

3.全国赛设置2个组别:中国学生组、国际学生组。

(二)参赛资格

1. 中国学生组:

(1)参赛学生须为中国籍,全日制高等学校在读,学段、年级不限。

(2)省赛和全国赛均以团队形式比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每个团队最多含1名英语类专业学生;不允许跨校组队。

(3)每个团队最多可设3名指导教师。

2. 国际学生组:

(1)参赛学生须为非中国国籍,在国外接受基础教育,本人及父母母语为非汉语,中国境内全日制高等学校在读。

(2)省赛和全国赛均以团队形式比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不允许跨校组队。

(3)每个团队最多可设3名指导教师。

3. 各校须严格参照上述要求组队参加全国赛,报名时如实填写参赛学生相关信息。若发现填报虚假信息,组委会将取消所涉院校团队当年参赛资格。

4. 获得过全国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参赛团队成员,不得再次参赛。

(三)参赛报名

每所参赛院校最多选拔1组中国学生队、1组国际学生队参加省赛。

参赛团队于2025年10月10日前提交报名表,详情见附件1。

(四)大赛分级

大赛分校赛(初赛)、省赛(复赛、决赛)、全国赛(决赛、总决赛)三级。

(五)赛程安排

校赛(初赛):2025年10月前

省赛(复赛、决赛):2025年10月24-26日

全国赛(决赛、总决赛):2025年12月11-14日

(六)参赛语种

中国学生组参赛语种为英语,参赛案例用英语撰写,允许使用少量说明性的汉语。国际学生组参赛语种为汉语,参赛案例用汉语撰写,允许使用少量说明性的英语。

五、比赛方式

(一)校赛

校赛为大赛初赛。各参赛学校自行组织校赛选拔。

校赛组织方式、比赛时间、比赛环节、评委组成、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由校赛组委会参照省赛和全国赛章程制定,须确保规范、公平、公正。

校赛由各高校教务处和外语院系(或大学外语部)或学科竞赛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比赛时间:2025年10月前

(二)省赛

1. 比赛时间与地点:

省赛复赛和决赛将于2025年10月24-26日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

2. 比赛形式:

省赛分复赛和决赛。复赛包括跨文化交际案例开发与展析、名言名句解读2个环节。决赛包括知识问答、情境述评、讲述中国故事3个环节。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各个比赛环节。

3. 评委组成:

评委人数不少于7人,评委须具有高级职称。省赛评委会设评委会主席1名,提问评委1名。省赛决赛至少保证1名评委专家来自外省市。

4.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参照本章程,确保比赛的规范、公平、公正。比赛前应召开评委会议,对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贯彻大赛全国组委会制订的章程精神和规定,遵守大赛评分标准。为确保评分的科学性,省级赛事的复赛、决赛中,评委对前三个参赛队的表现不当场打分,而是在前三个队完成比赛之后进行评委合议,之后评委再行打分。

5. 奖项设置:

省赛设特等奖和一、二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获得相应的指导教师奖。所有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将获得由大赛省赛相应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主办方网站将公布大赛结果,并将入围全国赛的参赛团队名单提交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六、比赛环节

复赛

(一)案例开发与展析

1.案例开发:

参赛团队围绕多元文化生活、公共外交、商务沟通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根据团队成员自身经历、观察或阅读,自主开发与主题相关、具有原创性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不得直接照搬、模仿影视作品。

2.案例展示:

参赛团队现场展示案例。展现形式不限,要求自然、合理,能生动、清晰展示案例内容。

3.案例分析:

参赛团队运用跨文化交际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案例中的跨文化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

4.回答评委提问:

评委针对参赛团队的案例内容和展析进行提问,由一名团队成员回答。

5.时间要求:

案例展析总时间为10分钟,最低不少于8分钟。回答评委提问时间为2分钟。

(二)名言名句解读

组委会提供一则跨文化相关的名言名句,由1名团队成员进行解读,时间为2分钟(含思考准备时间)。

决赛

(一)知识问答

知识问答环节包含中国文化知识、世界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时间为2分钟。

每个参赛团队回答6道题,由一名团队成员答题,每题0.5分,满分3分,当场记分。

(二)情境述评

1.组委会提供多元文化生活、公共外交、商务沟通三个主题的跨文化相关视频。参赛团队赛前抽取其中一个视频,准备30分钟。

2.参赛团队上场,对视频内容进行跨文化解读和分析。时间不少于6分钟,不超过8分钟。

3.评委针对参赛团队述评内容进行提问,由一名团队成员回答,时间为2分钟。

(三)讲述中国故事

在参赛团队进入情境述评环节备赛时,组委会同时提供1个中国故事题目,供提前准备。本环节赛场屏幕显示该题目,由一名队员进行讲述,时间为3分钟,含思考准备时间。

在以上复赛、决赛的比赛环节中,针对评委提问、名言名句解读、知识问答、讲述中国故事等单人展示环节,各参赛团队须合理分工,由不同成员分别完成。

七、评审规则

大赛考查学生在多元文化和跨文化语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跨文化相关知识、跨文化敏感性、跨文化情感态度和跨文化行为技能等四个方面。

(一)评分依据

1.三个维度

(1)内容维度:跨文化交际案例的深度和广度、真实性和原创性,跨文化交际概念和理论运用的深入性与合理性;

(2)效用维度:跨文化分析是否恰当,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形成的反思是否具有启发性;

(3)呈现维度:现场展示是否体现较高的综合素养,是否具有逻辑性、表现力和灵活性。

2.五个视角

(1)是否具有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即是否能够发现文化差异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问题;

(2)是否具有跨文化情感态度,即对不同文化是否持开放、好奇、尊重、理解和欣赏的态度;

(3)是否掌握并运用跨文化交际概念和理论;

(4)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即是否表现出善于观察、倾听、讲述、对话和思辨等能力;

(5)是否具有创新意识。

(二)评分标准

1.复赛

2.决赛

(三)计分方式

1.省赛分值:

复赛满分为100分,决赛满分为100分。

总成绩计算公式为:复赛成绩40%+决赛成绩60% 。

1.各参赛团队指导教师负有对参赛案例及其展示分析等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把关的责任。

2.“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组委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将对各级大赛全程拍照、录像。学生和指导教师报名参加大赛,即视为允许大赛组委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拍照、视频录像,并授权大赛组委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独家使用其所有参赛资料(包含但不限于本人肖像、PPT、案例文本、照片、视频录像等)。

“讲述中国 传播中国”短视频大赛

为了进一步凸显大赛“坚定文化自信 增进国际理解”的主题,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全球化表达,提升对外传播的亲和力与实效性,让世界更为具象地感知中国,“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从第八届起增设“讲述中国 传播中国”短视频大赛。

本次“讲述中国 传播中国”短视频大赛江苏省赛不另设比赛,参加第四届“外教社杯”江苏省大学生“用外语讲好家乡故事”“用中文讲好中国故事”演讲比赛的部分优秀作品选手,将获得“讲述中国 传播中国”短视频大赛全国赛的入选资格,获得入选资格的选手按照短视频大赛全国赛章程要求提交作品和报名表。

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江苏省赛区比赛组委会保留对本章程的修改权与最终解释权。

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江苏省赛区比赛组委会

2025年8月

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丁燕 电话:18512525353

2025年10月10日前参赛团队提交报名信息并将报名表盖章版扫描件或照片上传以下二维码:

本文来源于 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由 欧米网 整理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