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关于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的通知》(火炬〔2025〕33号)要求,制定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未来健康领域赛)方案。
请符合参赛条件的单位于2025年9月30日前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网站(http://www.cxcyds.com)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入口进行报名。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作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的重要抓手,强化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促进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赛事总体安排
领域赛采用“公开海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颠覆性技术苗头的项目参赛,通过层层筛选和项目比拼,优胜项目进入决赛。符合参赛条件的单位统一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网站(http://www.cxcyds.com)—专业赛事—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入口报名参赛。同一参赛单位(大专院校除外)仅可报名1个项目参赛;大专院校报名项目总数量不超过3个。比赛不向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三、组织机构
(一)参与单位。
主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
上海沪江产业技术研究院
支持单位: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四、参赛要求
(一)参赛单位要求。
参赛单位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等,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知识产权纠纷,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项目实施条件。
(二)参赛项目要求。
颠覆性技术是“可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以创新思维为根本,开辟新型技术发展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具有另辟蹊径改变技术轨道的演化曲线和颠覆现况的变革性效果。从技术角度看,是以科学技术的新原理、新组合和新应用为基础,开辟全新技术轨道,产生突破性的创新技术;从产业角度看,应与产业结合紧密,通过形成新工艺、新产品或新模式,利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换代,改变行业主流产品和市场格局,推动相关产业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颠覆性进步。大赛聚焦对产业具有颠覆前景的技术项目,参赛单位应清晰阐明其技术突破性、产业变革性等。
五、技术方向
重点聚焦未来健康领域,包括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的新型医疗服务,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等方向。
六、赛程安排
(一)自主报名。各参赛单位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统一注册报名,同时承诺对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合法、有效性负责。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
(二)项目审查和初筛。对报名参赛项目,按照项目合规性审查标准进行审查,再根据颠覆性技术评议标准进行初步筛选,确定进入领域赛项目名单。
项目初筛时间为2025年10月中旬。
(三)比赛说明。
1.比赛分组。领域赛将参赛单位分组并排序,参加评议的评委随机分组组成评议组,项目组与评议组随机匹配。
2.比赛模式。领域赛采用“12+8”模式封闭式陈述和答辩,参赛选手陈述时间12分钟,评议组问答时间8分钟。
3.评议流程。评议流程按初次评议和交叉评议两个环节依次进行。初次评议既对项目技术情况作出颠覆性可能评价,也进行评级;交叉评议对项目技术情况的颠覆性可能作进一步识别。评议结果分为优秀项目和优胜项目,优胜项目择优进入决赛。
4.组织方案。
(1)比赛时间:2025年10月下旬(拟)
(2)参赛人员。每个参赛项目单位选派1-2名代表作为选手参加比赛。其中1名为参赛项目的负责人或研发团队主要人员作为陈述和答辩人,另可选派1名助手。
(3)比赛展示。参赛选手须提供比赛使用的PPT电子版。参赛选手可在比赛中展示产品、样品等相关实物模型。
(4)参赛费用。领域赛不向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领域赛不统一安排食宿,参赛选手差旅费、食宿费自理。
七、服务政策
(一)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胜项目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未来产业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库,在参加对应方向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时,择优直接进入线下评审环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方面,为参赛企业予以重点指导,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专精特新”申报、科创板企业上市等综合赋能培训。向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推送有需求的项目信息,支持早期企业和团队入孵。择优向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推荐优胜项目并争取支持。
(二)金融服务。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国家级基金推荐大赛优胜项目,参赛项目择优推荐至基金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接。将大赛优胜项目推送至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企业在优惠信贷、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方面创造便利,大赛合作银行择优给予参赛企业贷款授信支持,优胜项目可获得创新积分加分。
(三)人才服务。联合相关高校为参赛企业举办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招聘,推荐参赛企业参加国家高新区科研助理岗招聘活动。依托“百园百校万企”合作行动,为高新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四)信息服务。支持参赛企业参加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定向为优秀参赛单位提供政府招商引资、科研项目指南、市场资源对接等信息。向大型工业企业、科研院所推送优胜项目的成熟产品和技术信息,组织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
(五)地方服务。本领域赛组织单位全力协调资本、人才、土地等各方资源,集中支持项目落地。常态化组织项目路演对接和未来产业发展交流培训、政策服务等活动,邀请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关负责同志进行指导,为优秀参赛企业提供专项政策宣贯、大企业合作对接、新技术场景应用等增值服务。最终获得总决赛优胜奖且在上海奉贤注册落地的项目给予最高50万资金支持。
(六)宣传展示。通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大赛合作媒体渠道、大赛附属论坛、展览、培训等活动,对赛事进行宣传展示。
联系人
唐旭东:13917662089
张晓兰:021-37188010
本文来源于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由 欧米网 整理编辑!